您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详情

找矿靶区特征

2024-09-09 17:12 |之间网 |来源:未知

一、找矿靶区圈定

在找矿远景区内,成矿条件基本相似,矿床成因类型基本相同或相互关联,具有利的地、化、遥等成矿信息、找矿标志、矿化信息集中及成矿前景的局部地区;或不在找矿远景区的成矿有利地段圈定找矿靶区。

1)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多金属矿化和岩石蚀变强烈,且发育较为广泛。

2)化探综合异常发育区,主成矿元素异常面积大,强度高,分带明显,元素组合相关性好。

3)有已知矿床、矿点、矿化点分布。

4)受有利成矿地质因素控制形成的某类矿产或有成因联系的几类矿(化)点地段划为一个找矿靶区。

5)找矿靶区范围主要依据1:5万化探异常集中区的范围或规模,其次综合考虑已知或新发现的矿床或矿点的空间分布。

6)地质背景相同且具有类似地球化学特征的两个或多个综合异常(即异常集中区),尽可能地划分为一个找矿靶区。

7)依据综合异常中的主成矿元素和已知或新发现的矿种,确定找矿靶区的主攻矿种。

按上述原则,在全区共圈定找矿靶区7个,均位于远景区内(图6-1)。

图6-1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金矿带靶区圈定示意图

二、找矿靶区分类与排序

1.分类

A类: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化显示良好,地、化信息说明成矿有利地区,有已知矿床存在,资料依据较为充分,反映出找矿前景好,有望扩大找矿远景或找到中-大型矿床的靶区。

B类: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矿化显示较好,地、化信息说明成矿有利地区,有已知矿化信息,有较好找矿前景和资源潜力,有望找到以中小型为主矿床的靶区;或处于特征构造部位的化探典型异常区。

C类:具有一定成矿地质条件,有矿化显示或较好的化探异常,但资料依据不充分,其资源潜力不明,主要用于提供异常查证或矿产检查的靶区。

2.排序

主要依据异常分类依据、有利找矿程度和找矿潜力大小,将靶区进行粗略排序,结果见表6-1。

表6-1 金矿靶区分类排序结果

三、主要找矿靶区特征

1.双泉金矿靶区特征

矿区地层有中泥盆统平顶山组岩层(D2p)、下石炭统南明水组(C1n)。构造上位于卡拉麦里深断裂的次一级构造清水-苏吉泉大断裂主构造带上,由于所处的特殊构造位置,造成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大部分岩石具强烈片理化。区内岩浆活动较为发育,侵入岩主要为华力西中期第一侵入次侵入的辉长岩类、第二侵入次侵入的超基性岩和后期侵入的石英碳酸盐脉。化探异常方面,As、Sb发生了较大的富集,Au、As、Cu的丰度值也相对区域为高;在构造挤压形成卡拉麦里强应力构造带的过程中,上述元素发生了初步的富集;而Pb、Zn则在这一构造活动中发生了贫化;相对于卡拉麦里强应力构造带而言,含金矿脉两侧的片岩-千枚岩带Au、As、Sb均发生了程度较大的富集,而Pb、Bi则在这一地层岩性中相对发生了贫化;综观各元素在构造、热液活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基本可认为Sb、As、Au、Bi四种元素在成矿过程中是密切相关的。蚀变围岩主要沿清水-苏吉泉韧性剪切带分布,蚀变带宽一般为50~500m,蚀变带走向与断层基本一致。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蚀变分带明显,以石英脉为中心,向外依次有绢云母化带、绢云母-碳酸盐化带、绢云母-碳酸盐-绿泥石化带。绢云母化带较窄,长5~20cm,最宽不超过1m,主要由鳞片状绢云母组成,其次有黄铁矿、毒砂等,金含量一般(1~3)×10-6。绢云母-碳酸盐化带一般为1~10m,最宽处约50m,主要由绢云母、方解石、白云石组成,金含量变化较大。绢云母-碳酸盐-绿泥石化带,宽度不定,蚀变矿物有绢云母、方解石、白云石、绿泥石组成,金含量小于0.5×10-6。

本区1、2号脉赋存于下石炭统上亚地层中,主要岩性为构造千枚岩、凝灰岩、凝灰岩夹凝灰质砂岩,矿化蚀变具有一定的层控特性,在千枚岩(原岩富含泥、碳质)地层中,矿化一般较强,凝灰岩、凝灰岩夹凝灰质砂岩中矿化较弱或无矿化。

矿化蚀变限定在构造变形带内,蚀变矿化组分较简单,主要为黄铁矿化、毒砂化,矿化范围大于矿体的范围,厚度十几米至几十米,与矿体界线不明显,黄铁矿、毒砂均呈现多种形态,反映出富含硫化物热液活动的多期性。矿化与构造变形和蚀变强弱关系均较密切,岩石破碎和蚀变作用不强烈,矿化一般较弱,矿石品位则较低,反之一般矿石品位则较高。

2.柳树沟-南明水靶区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为下石炭地层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Cj),其岩性主要为凝灰岩及玄武岩。受北塔山复向斜的影响,地层总体倾向西南,倾角70°左右。凝灰岩主要分在靶区南部及东部,为凝灰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局部有硅化、碳酸盐化、片理化现象,主要成分为火山灰。玄武岩主要分布在靶区中部,为隐晶质结构,气孔及杏仁状构造、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辉石,其次是石英、角闪石等,局部遭受强烈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蚀变。

区域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断裂构造是靶区西侧的北西断裂(F)及其北侧由其派生的一组北东的羽状断裂。

区内岩浆岩不甚发育,仅见有下石炭统姜巴斯套海火山喷发玄武岩,出露于区域中部,沿主干断裂(F)呈带状分布。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块状、气孔状及杏仁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辉石,其次是石英、角闪石等,局部遭受强烈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蚀变。

化探异常内岩石破碎强,破碎裂隙中有石英脉穿插。异常浓集中心区为南明水金矿区碎裂岩化蚀变带,硅化、褐铁矿化普遍,明显受构造和蚀变带控制。异常呈椭圆状,面积约12.5km2,元素组合为:Au、Sb、As、Pb、Ag、Bi,包含Au1、Sb1、Sb2、As1、Pb1、Ag1、Bi1异常。

矿体主要由石英脉组成,石英脉两侧为破碎蚀变岩。石英呈乳白色,因裂隙面充填有铁质石英脉整体上呈赭红色。破碎蚀变岩呈黄褐色至黄绿色,由玄武岩破碎角砾、褐铁矿、绿泥石、绢云母而成。矿脉的直接围岩为玄武岩和凝灰岩,与金有关的矿化及蚀变主要是黄铁矿化、毒砂化、褐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

3.红柳沟靶区特征

地层为下石炭统南明水组(C1n)、火山碎屑岩,中泥盆统平顶山组(D2p)火山岩系,属金的矿源层;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华力西中期中-细粒钠铁闪石花岗岩体和中细粒钾长花岗岩体在本区北部大面积出露,华力西中期超基性岩体呈小串珠状及带状分布,与金成矿关系密切;褶皱构造及北西向线性构造发育,该区具备良好的金成矿地质条件。

北部大面积出露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及中细粒钾质花岗岩。区内北半部为中泥盆统平顶山组(D2p)火山碎屑岩及火山岩,南半部为下石炭统南明水组(C1n)、火山碎屑岩类,为金的矿源层。区内中有清水-苏吉泉大断裂横向通过,在断裂带中有超基性小岩体呈串珠状排列,与金成矿关系密切。该区主要分布有AR-16(乙类)以金为主的多元素综合异常,局部分布As、Sb异常,异常面积大,金浓集中心明显。此区为双泉金矿化带的西延部分,金成矿条件优越。

4.库布苏靶区特征

区内地层相对单一,以库布苏北断裂为界,北为泥盆系托让格库都克下亚组(D1t),南为库布苏群(SKp),在库普断裂以南则出露中泥盆统平顶山组地层(D2p)。

哈萨坟背斜由库布苏北向斜和库普背斜组成,其中与矿区地质有关的是库布苏北向斜,控制了该矿脉的展布。

库布苏北断裂为区的主断裂,延伸方位280°~300°,长度大于53km。该断层为一向北倾斜的逆断层,倾角一般在70°左右。在地貌上多表现为负地形。破碎带岩石普遍发生片理、劈理和糜棱岩化。据结构构造特征从南到北可划分出韧性变形带、脆韧变形带和脆性变形带。

区内岩浆侵入活动很活跃,侵入岩主要为华力西中期第四阶段侵入的斜长花岗岩(

):主要分布于矿区东北,面积约100km2,呈大规模岩基状侵入中泥盆统(D2p)地层中。岩石为灰白色、绿灰白色及浅灰色,呈中粒花岗结构、块状结构。受后期动力作用,岩石大部分破碎,产生碎裂花岗结构、糜棱结构等,部分具眼球状结构。

另外,本区还发育闪长玢岩脉和石英钠长斑岩脉,其中闪长玢岩脉和金矿化关系密切。矿体主要产于闪长玢岩中及闪长玢岩与石英钠长斑岩之间的破碎带中,因此矿体的围岩主要是闪长玢岩及石英钠长斑岩,仅个别矿体的一侧为泥质粉砂岩。各类围岩中均普遍发生明显的蚀变,蚀变种类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和碳酸岩化。以上蚀变类型中,以硅化、黄铁矿化与金矿化最为密切,在矿体中硅化明显比围岩中强,石英微细脉明显增多。

库布苏北金异常的异常值在5×10-9以上者达6处,最高值为18.7×10-9。该异常以金元素为主,东部有砷异常重叠,局部重叠了锑异常。异常区出露地层为志留系库布苏群(SKp)、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D1t)和平顶山组(D2p),含金背景值较高。库布苏北金矿就位于该异常范围内的两处异常中心附近,异常值中心最高可达24×10-9。